- 簡介
追問“為什么”是人類理性真諦的核心。蘇格拉底對話的哲學方法就是以此為基礎(chǔ)?,F(xiàn)代科學探究也常常從追問“為什么”開始,。重點不在于提出問題,而在于如何呈現(xiàn)問題本身,?!盀槭裁础边@個問題本身就很模糊,有時需要的只是一個自圓其說的解釋(explanation),,有時需要的是一個正當?shù)睦碛桑╦ustification),。
為什么人類世界天災(zāi)人禍不斷?為什么好人總得不到好報,?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老是沒有根據(jù)地猜想這些討人厭煩之事發(fā)生的原因或根由,就會引起無謂的,、自我打擊的焦慮,、憤怒、罪惡,、沮喪等負面情緒,。
在面對這些破壞性的追問時,只要采取理性的哲學方法,,便能減輕自己的壓力,,提升自己的幸福。當回答日常生活中紛繁擾攘的為什么時,,合理地運用解釋原則、因果原則和推理原則,,就能為自圓其說或確認答案找到基礎(chǔ),,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
示例
“為什么我沒有被錄???”一個滿臉不悅的應(yīng)聘者發(fā)著牢騷,。然后,她很有自覺地解釋:“肯定是因為我太胖了,?!?/p>
“兒子為什么到現(xiàn)在還不回家?”一個母親焦慮地問道,,她正等待十六歲的兒子參加校友聚會回來,。“已經(jīng)半夜兩點了,,他兩個小時前就應(yīng)該到家了?!比缓?,她突然害怕起來,“是不是出車禍了,?”
“為什么他不能對我友善一點,?”一個員工和老板打招呼,而對方只是淡淡回應(yīng)一下,。然后,,她自我琢磨道:“是不是他對我的工作不滿意,或者是他要開除我了,?”
做母親的雖然有很強的理由懷疑兒子染上了毒癮——替兒子整理床鋪時發(fā)現(xiàn)了一包毒品,她還是接受了兒子的解釋:“那些毒品是朋友讓幫忙保存的,,自己沒發(fā)現(xiàn)那是毒品,。”
解釋
在這些不勝枚舉的例子中,,人們經(jīng)常用自己害怕的猜測來回答遇到的問題——害怕被拒絕,、害怕失去最愛的人或物、害怕遭受背叛……這些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當然,,從積極的意義看,考慮最壞的可能是人本身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是,,它常常會讓我們忽略許多明顯的事情,造成毫無根據(jù)的心煩,,并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在可能性很低的事情里打轉(zhuǎn),。
另一個相反的極端是選擇用最好的解釋來安慰自己。例如,,最后一個例子中,,合理化的證據(jù)被忽視,取而代之的是無害的或者不具危害性的解釋,。這種解釋的選擇同樣是出于恐懼,。
這些解釋都不是科學的解釋??茖W解釋的邏輯是可能性,,而不是恐懼或者偏好。而可能性是要講證據(jù)的,,不能因為恐懼或者偏好相信什么,,就任意讓它們放大或縮小??茖W解釋的邏輯要求“有幾分證據(jù)說幾分話”,。
以下是兩個常見的違犯科學的解釋原則:
?恐懼的解釋:如果你害怕某個解釋勝過另一個,那么可能性比較大的就是你比較害怕的那個,。
?拿手的解釋:如果你對某個解釋比較拿手,,那么你比較喜歡的那個解釋發(fā)生的可能性就會比較高。
這兩種解釋都把實際的重要性和解釋的可能性混淆了,。對于孩子晚歸的原因,,堵車和出車禍的可能性是一樣的,但因為后者對自己生活造成的負面沖擊太大,,以至于被恐懼壓得喘不過氣時,,就把堵車等這些不具威脅性的解釋拋諸腦后。
在人類嘗試解釋世界的過程中,,出于恐懼的解釋,、偏向不具威脅性的解釋、選擇符合自己希望的解釋等等事例很多,。例如,,天災(zāi)瘟疫等往往被解釋為觸怒神靈的結(jié)果,在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爭論上,,教會堅持他們拿手的解釋——也是最能符合教義的解釋,。
反駁
當你訴諸恐懼或者拿手的解釋規(guī)則,,你不但會誤導(dǎo)自己和別人還會忽視其他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對治
1、用批判的方法來考慮其他可能性的解釋
變形蟲通過嘗試錯誤的方法來學習,,調(diào)整它的前進方向以及克服環(huán)境中的障礙,。科學家也采用試錯的方法,,但解決問題的方法確實以理性為基礎(chǔ),。
波普爾的否證論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問題方法。根據(jù)他的觀點,,解決問題的批判方法包括了四個步驟:
(1)永遠以一個問題或者問題情境為起點,。
(2)針對問題提出各種大膽的猜測和假設(shè),。盡管它們通常包括各種理論,而這些理論在經(jīng)過測試后,,通常都是錯的,,因為它們只是一些假設(shè)或臆測。
(3)通過驗證排除那些不符合事實的猜測或假設(shè),。
(4)直到最后符合事實的解釋被留下來,。
波普爾的科學解釋法簡單來說就是確定問題、列舉假設(shè),、排除可能,、確定解釋。每一個可能的解釋都要經(jīng)過測試才能給予評估,,否則,,很容易做出沒有根據(jù)的貿(mào)然判斷。對事情提出解釋時,,要用批判和科學的方法,,不要訴諸恐懼或用一己的主觀好惡來反應(yīng),要客觀公正地根據(jù)事情的可能來考慮其他的可能性解釋,。
波普爾以否證論登上了哲學的舞臺,,他也為科學理論確定了一個標準:一個理論的科學性性標準就在于其可否證性,不能為任何想象的事件所否證的理論是非科學的,。
2,、比較簡單的解釋通常是比較正確的
事實往往最簡單。真實的信念彼此支持,,共同組成一個有條不紊地系統(tǒng),。一個謊言通常需要另外的謊言來掩飾或支撐。
附加在一個解釋上的條件越多,,被證明為錯誤的概率就越高,。簡單的解釋可能性較高,因為它需要的假設(shè)比較少,。所以,,當面對兩種同樣能解釋事實的說明時,合理的方法是選擇比較簡單的那個,。
13世紀哲學家奧康認為,,可用經(jīng)驗證據(jù)直接說明的東西不需用非經(jīng)驗的原因解釋?!叭鐭o必要,,切勿增加實質(zhì)”,根據(jù)奧康的“剃刀原則”,,比較簡單的解釋往往是比較正確的,。
事實上,,給予現(xiàn)實過多復(fù)雜而沒有必要的說明,有時是一種心智失常的狀態(tài),。哲學家華爾斯利認為:“妄想癥這種精神病所可能有的一種主要癥狀,,即患者會在所有可能的假設(shè)中,傾向選擇比較復(fù)雜的那個,,并以它作為采取行動的依據(jù),?!睆倪@點看來,,選擇簡單的解釋而非復(fù)雜的解釋,幾乎可以說是理性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