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思想分析超越心理分析的實質(zhì)及其實踐價值
內(nèi)容提要 : 總體上,,不論是心理分析還是思想分析,在語義上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對它們作適當?shù)某吻迨欠浅S斜匾?。這不僅對于明晰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相應實踐價值等方面的嚴格區(qū)分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對于充分認識思想分析的深刻性,、根本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分析的實踐功效能夠幫助人們實現(xiàn)人格完善,,促成人們心靈自治,。
關(guān)鍵詞: 思想分析 心理分析 哲學治療 心靈自治
作者簡介 : 陳曉明,揚州大學廣陵學院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 ,; 羅龍祥,,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
項目基金: 本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哲學踐行與哲學教育的雙向啟示”(2017SJB1140)階段性成果,。
心理分析(psychologicalanalysis)是心理咨詢(psychologicalcounseling)或心理學咨詢的另一種表達。同樣,,思想分析(thoughtanalysis)也有不同的稱呼,,比如思想咨詢或哲學咨詢(philosophicalcoun? seling)等。本文研究“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目的是要突出它們在對象上的不同,,以此厘清它們的理論界限和不同的實踐功效,。
一、厘清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界限的必要性
心理分析也被稱作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學派由弗洛伊德所創(chuàng)立,,是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一個重要流派。通常認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有兩方面內(nèi)涵:“一方面指神經(jīng)病治療的技術(shù),,另一方面指有關(guān)潛意識的心理學說?!?【1】后者通常被用作治療心理疾病的理論與方法,。不過這個說法并不完備,因為精神分析學還有第三個方面的內(nèi)涵,,即它也是一種“社會文化史理論和人生哲學” 【2】,;并且這個方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由此可以看出,,關(guān)于心理分析的理解存在著模糊性:心理分析僅僅是心理學的還是也涵蓋了哲學?對于這個問題,,學界長期以來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隨著與心理分析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卻又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的“思想分析”運動的興起,對之進行區(qū)分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思想分析”運動也被稱為“哲學踐行”(philosophicalpractice)運動,,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場哲學運動,強調(diào)運用哲學的理論或方法幫助人們解決觀念上的種種困惑,,“其旨在改變書齋思辨哲學遠離常人生活實際的弊端,,主張哲學回歸蘇格拉底風格,為常人的日常生活服務,,即發(fā)揮哲學為常人的思想解惑,、去苦的功能” 【3】。思想分析運動由于其獨特的“思想關(guān)懷”實踐很快得到了歐美之外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積極響應,,其研究方向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征,,總體上則是兩個方面,即“它既包括哲學的具體實際應用,,又包括哲學應用的學理研究” 【4】,。由此形成了思想分析的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地看,思想分析“是一種哲學應用,,或者說是哲學踐行中的分支:它是一種基于分析哲學的哲學踐行,,……它以踐行的方式介入人類的生活實踐”,旨在“用邏輯工具解決人因思想或認知問題而造成的痛苦” 【5】,。廣義地看,,思想分析“就是如何用哲學的語言、智慧,、成語甚至邏輯來助人,,藉由這些語句或格言幫助人們進行更深刻的思考或省察” 【6】。廣義的觀點表現(xiàn)為激進的態(tài)度,,強調(diào)思想分析是哲學的本真活動,,而狹義的觀點則是保守的態(tài)度,強調(diào)思想分析是哲學的一種應用,。從當前思想分析研究的現(xiàn)狀來看,,保守姿態(tài)是主流。而基于這種主流形式,,思想分析不過是哲學理論的應用,,并且由于心理分析也可以看作是哲學的一種應用,因此,,思想分析不僅不足以同主流的治療心理疾病的心理分析相抗衡,,而且也難以從心理分析中區(qū)分出來,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值得懷疑,。這一點正是思想分析運動興起已有三十余年卻依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重要原因,。所以,重新厘定思想分析以顯示其獨 特之處就顯得尤為迫切,。
同時,,心理分析本身所存在的歧義也在泛濫。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多層意思一直被心理分析所濫用,,其解決的問題不僅涉及到精神病,、心理疾病,甚至還延伸至思想觀念的領(lǐng)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CarlRansomRogers)就是一個典型,。羅杰斯為了“讓那些反對心理學家從事心理治療的精神病醫(yī)師免開尊口”,在其著作《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中首次使用心理咨詢用于治療心理疾病,,“堅持治療師人格品質(zhì)的首要重要性,,為心理學界開辟了心理治療”,開創(chuàng)了所謂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7】,,由此把心理分析看作是融醫(yī)學,、心理學和哲學于一體的宏偉體系,。應該說,羅杰斯的這種思想是具有理論淵源的,。首先,,作為現(xiàn)代心理分析理論基礎(chǔ)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也是一個融醫(yī)學、心理學和哲學于一體的理論體系,。其次,,在現(xiàn)代心理學誕生之前,心理學和哲學其實并沒有嚴格的區(qū)分,。19世紀丹麥哲學家,、存在主義的先驅(qū)克爾凱郭爾是這個方面的典型代表,他直接將他的哲學思想稱為心理學,。再次,,是現(xiàn)代心理學形成之后,依然有哲學家把他的哲學思想稱為心理學,。比如20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現(xiàn)象學的創(chuàng)始人胡塞爾就把他的哲學思想稱為“現(xiàn)象學心理學”或“本質(zhì)心理學”。
然而,,羅杰斯的觀點一開始就“頻繁地激起學術(shù)界,、醫(yī)學界和政治界等專業(yè)權(quán)力團體的憤怒” 【8】,認為心理分析者本身缺乏基本的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心理學學歷甚至成熟人格等資質(zhì),,并沒有幫助別人的能力。盡管對于羅杰斯的這種批評有些極端,,但其混淆醫(yī)學,、心理學和哲學的做法無疑是招致激烈反對的癥結(jié)所在。實際上,,上述心理學史或哲學史上的問題有必要作一些澄清。首先,,弗洛伊德絕不是一個經(jīng)驗心理學家,,而是一個超驗心理學家,他的研究方式并不是實地考察或經(jīng)驗試驗,,而是超驗思想分析,。盡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被稱作為西方心理學的第二大勢力” 【9】,似乎與現(xiàn)代心理學一樣很注重具體事例的考察和經(jīng)驗的實證,,但有材料表明,,弗洛伊德理論的“全部實驗基礎(chǔ)只是三個半病人的案例” 【10】,其實質(zhì)并不是心理學的經(jīng)驗分析而是哲學的思想分析,。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體系看似融醫(yī)學,、心理學和哲學于一體,但起核心作用的只能是哲學,。其次,,雖然克爾凱郭爾在其著作《致死的疾病》中明確地宣稱要對“絕望”作所謂的“心理學解說”,但這絕不是個人的一種經(jīng)驗心理的隨意描 述,,而是思辨的哲學分析,。再次,胡塞爾所謂的“現(xiàn)象學心理學”或“本質(zhì)心理學”,,“從一開始就與實驗心理學有著方法論上的沖突” 【11】,。顯然,克爾凱郭爾的“心理學解說”,、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心理學”都跟現(xiàn)代意義上的作為經(jīng)驗科學的心理分析有著根本區(qū)別,,其所謂的“心理學”實質(zhì)上就是哲學或思想分析。因此,,希圖以這樣的歷史淵源來為心理分析包含哲學內(nèi)容作辯護是沒有道理的,。
也許基于學術(shù)史的考察容易滋生出關(guān)于心理分析或思想分析的寬泛解答,即從寬泛的角度來 看,,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是等同的,,一種像羅杰斯那樣融合醫(yī)學、心理學和哲學的綜合體系是存在的,。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綜合體系根本無助于具體問題的解決。實際上,,無論是心理分析還是思想分析,,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實踐性訴求,都以治療人的精神疾?。òㄐ睦砑膊『托撵`疾?。┳鳛槠涫姑挿旱男睦矸治龌蛩枷敕治黾炔荒苓_到理論明晰性的要求,,也會導致我們在實踐中感到茫然而喪失解決問題的實際功效,。不幸的是,由于思想分析并沒有產(chǎn)生應有的效應,,所以寬泛的心理分析大行其道,,這種寬泛視角正是人們關(guān)于心理分析的一般認識,它是致使借助心理分析治療精神疾病產(chǎn)生混亂,、甚至無效的基本原因,。隨著人們對思想分析的關(guān)注越來越多,改變這種混亂局面就顯得適逢其時了,??傊?,在思想分析興起的大背景之下,深度審視思想分析與心理分析之間的關(guān)系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對于澄清當前盛行的心理分析的有效性及其范圍,、新興思想分析應有的實踐功 效都是極為重要的。
二,、思想分析超越心理分析的基礎(chǔ)
“思想分析”運動興起的標志性事件是德國學者阿亨巴赫(GerdB.Achenbach)在1981年創(chuàng)設(shè)“哲學踐行”咨詢機構(gòu),,他公開打出“哲學咨詢”的招牌,并宣稱“哲學的生活咨詢”可以作為心理治療以外的一種選擇【12】,??梢姡枷敕治鲆婚_始就是以同心理分析相競爭的面貌出現(xiàn)的,。這里呈現(xiàn)出兩條路徑:其一,,通過探尋與心理分析的互補或交融來表明思想分析的必要性【13】;其二,,通過比較異同來論證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重要性【14】,。不過,這兩個方面實際上并沒有清晰地把思想分析與心理分析區(qū)別開來,,或至少是沒有突出思想分析,。互補,、交融或比較異同的做法只是思想分析小心翼翼地謀求一席之地的方式而已,。在這種競爭格局中,心理分析所面對的問題也就是思想分析所要解決的,,但這個看似清晰的問題隨著對兩者的深入探尋及其相互之間關(guān)系的比較分析反而變得模糊: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真的是解決同一層次的問題嗎,?二者作為競爭關(guān)系只是在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效果上才有所區(qū)別嗎?由此形成了三個更為深刻的審視維度:對象維度上所面臨的問題,、方法維度上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目的維度上所要達到的實踐功效。
第一維度是厘清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對象層次的區(qū)別,,這是一個基礎(chǔ)性問題,。針對“人的問題” 開展研究是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特別強調(diào)的對象,只不過人的問題具有復雜性和多層次性,。思想分析運動為了能與心理分析相競爭,將“人的問題”區(qū)分為三個領(lǐng)域:“一是人的肌體,,二是人的心理,,三是人的思想” 【15】。這個區(qū)分提醒心理分析不能越過界限去做醫(yī)學和哲學或思想分析該做的事情,。那么思想分析領(lǐng)域中的思想和心理分析領(lǐng)域中的心理有什么區(qū)別呢,?正如心理分析遭受來自醫(yī)學治療的質(zhì)疑一樣,,思想分析也遭受來自心理分析的質(zhì)疑:思想分析師缺乏專門的訓練,根本無法辨別心理疾病,,更談不上對其進行治療,。這種質(zhì)疑不無緣由,比如第一個以“哲學咨詢”為研究選題獲得博士學位的加拿大學者拉伯(PeterRaabe)認為哲學咨詢能夠治療所謂的“抑郁癥”,,諸如“注意力缺乏多動癥” “強迫癥”“情感型精神分裂癥”“狂抑郁癥”和“躁郁癥”等【16】,。然而,這種質(zhì)疑是停留在表面的,,因為拉伯實際上強調(diào)的是“心靈抑郁癥”(mentaldistress)而非“心理抑郁癥”,,這是一種內(nèi)生性的疾病,源自個體心靈內(nèi)部,,是心靈疾病而非心理疾病,。心靈疾病和心理疾病的不同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一,,前提不同,,即心靈和心理的內(nèi)容不同。心靈的內(nèi)容是思想或觀念,,包括意志,、信念、價值,、命題和假設(shè)等,,其實質(zhì)是一種表達情感或敘述事件的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心理的內(nèi)容則是認知的態(tài)度或效果,,包括心態(tài),、情緒、情感,、判斷和行為等,,其實質(zhì)是根據(jù)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所表達的情感或敘述的事件【17】。其二,,表現(xiàn)不同,。心靈疾病表現(xiàn)為一種內(nèi)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是“由于思想觀念沖突而引起的困惑和矛盾” 【18】,。心理疾病則是表現(xiàn)為情感的沖突或敘述事件的混亂,,輕度的如“適應和發(fā)展方面的障礙”,重度的如“神經(jīng)癥,、人格障礙,、行為障礙、心身疾病、性心理變態(tài),、處在緩解期的精神病等”【19】,。盡管這兩個方面的概括并不精確,但基本明確了心理疾病和心靈疾病的區(qū)分:心理疾病是個人在應付日常生活時表現(xiàn)出來的明顯的沖突或障礙,,而心靈疾病則是個體內(nèi)在思維方式上的沖突,,它往往是隱藏在個體心靈內(nèi)部。心靈疾病并不是一定就表現(xiàn)為心理疾病,,內(nèi)在不同思想觀念的沖突有時并不會顯露出來,,而是以其中一 種觀念來處理日常事件,其行為是正常的,。正因如此,,心靈疾病顯得深沉隱秘,一個日??雌饋砗苷5娜艘餐耆赡苡行撵`疾病,。美國著名的思想分析運動倡導者馬里諾夫(LouMarinoff)就認為思想分析是 “對心智健全之人的治療”,適用于 “有一顆好奇心,,喜歡推理,、沉思,善于分析,,表達能力強” 的人【20】,。
第二維度是澄清思想分析與心理分析方法論原則的不同,這是一個關(guān)鍵性問題,。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的另一個說法是哲學咨詢和心理咨詢,,“咨詢”所表明的正是一種與醫(yī)學治療身體疾病不同的方法,羅杰斯用“心理咨詢”就是為了給予心理分析治療疾病以合法地位,。咨詢“含有對話,、商談、討論的意思”,,一般是指“基于一定的專業(yè)基礎(chǔ)的建議性,、幫助性服務” 【21】。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都強調(diào)通過咨詢方式與來訪者(clients)進行商談,、討論,、溝通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凇白稍儭币暯?,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似乎達成了一致,但強調(diào)與心理分析不同的思想分析肯定不滿足于此,,希冀區(qū)分不同的咨詢方法則是思想分析的必然訴求,,從對話的具體形式上作區(qū)分就頗為常見,。比如,思想分析強調(diào)公開透明的對話形式,,甚至適合在廣場進行,心理分析注重對話的私密性,,需要在特定的場所來完成,;又如思想分析的對話形式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心理分析則采取“一對一”。但這樣的區(qū)分并不絕對,,如果公開場合的,、多對一的方式有助于治療心理疾病,那么心理分析是不會排斥的,。除具體對話形式區(qū)分外,,另一種則是較為宏觀的區(qū)分,即訴諸對話的前提是哲學理論還是心理學理論,。這看似明確但同樣存在不同意見,,比如互補論者認為思想分析需要用“情感與思維”等心理方式解決問題,而心理分析也需要用到“哲學范式” [1],。因此,,具體和宏觀的區(qū)分都存在模糊性,這是導致希望以獨立姿態(tài)面對人的問題的思想分析不斷受到質(zhì)疑的關(guān)鍵原因,。那么在這個關(guān)鍵的方法上是否可以將心理分析與思想分析明確區(qū)分開來呢,?答案是肯定的?!霸诳朔軐W咨詢方法論存在的困境上,,在現(xiàn)階段可能找不到一種整合的哲學咨詢方法,但是,,我們可以試圖找到一種哲學咨詢實踐的方法論原則,,哲學咨詢可以通過這個原則來確立其專業(yè)性,并指導哲學咨詢者的專業(yè)培訓和實踐,?!?[2]那么,如何在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之間厘定一條明確的方法論原則呢,?從方法的比較來看,,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存在著如下界限:思想分析的對話重在分析來訪者表達的概念或信念之間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表現(xiàn)為一種純粹思想對話或思維邏輯分析,;而心理分析的對話則重在了解來訪者的已經(jīng)做出的各種行為或顯示出來的各種情緒,、態(tài)度之間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為對日常行為或心理狀態(tài)的實際事件的分析。上升至方法論原則就是:思想分析的方法論原則是純粹觀念之間的概念分析或邏輯分析,;心理分析的方法論原則是思想或觀念與實際事件之間關(guān)系的事實分析,。基于這種方法論原則的區(qū)分,,一些問題就很好理解,。比如,思想分析的對話可以公開,,心理分析的對話則需要保密,,其原因在于思想觀念的沖突僅僅是觀念上的,不是事實上的,,不需要承擔事實上的道德義務或法律責任,,也談不上可恥或不道德。又如,,心理分析被看作是“診斷”,,要挖掘存在無意識層面的精神障礙或“情結(jié)”,而后對癥下藥式地予以治療,,并要求來訪者嚴格執(zhí)行,,其原因在于心理分析把這些所謂病癥都看作是既定的事實。但這些方面又不是嚴格區(qū)分的,,嚴格區(qū)分的只有方法論原則,。
第三維度是明確思想分析與心理分析目標的不同,這是一個必然性問題,。實踐性是心理分析與思想分析的根本訴求,,其核心目的就是像醫(yī)學治病救人那樣直接地解除人的痛苦。不過,,為了區(qū)別于醫(yī)學醫(yī)治人的肌體上的苦痛,,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的共同目的其實可以限定為“解除精神的痛苦”。作為思想分析的重要代表,,馬里諾夫明確指出:“我的工作是幫助咨詢客戶了解他們所面臨問題的類型,,通過談話,解開他們的心結(jié),?!?[3]英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里奧德將心理分析的目的界定為:“幫助來訪者能夠理解和分辨他們對生活的看法,并且通過為他們提供有意義的,、成熟的選擇建議,,或者通過幫助他們解決情感和人際關(guān)系問題,從而使他們學著實現(xiàn)自己設(shè)定的人生目標,?!?[4]看起來,,思想分析與心理分析目標上的共同性是明顯的,就像馬里諾夫所說:“了解自己,,是心理學和哲學咨詢想要通過不同方式達到的共同目標,。” [5]于是便有了如下推論:“無論使用什么方法,、技術(shù)和工具”,,思想分析和心 理分析“都是為了改善心境”,它們在這個目的上是“殊途而同歸”的[6],。但這個推論明顯比馬里諾夫說 的觀點更強,因為“了解自己”只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同時“改善心境”的說法也是模糊的,,有時候欺騙、吸毒,、麻醉,、催眠等在一定的時期內(nèi)都能起到改善心境的效果。當然,,無論是思想分析還是心理分析,, 在解決人們?nèi)粘I罾锏睦Щ髸r都必定遵從合理、健康的基本要求,,但二者之間仍然會存在一些實質(zhì)性的區(qū)別,,體現(xiàn)為直接和間接兩個層次上。在直接層次上,,思想分析的目的是“邏輯澄清”,,即澄清概念、觀念和信念之間的關(guān)系,,達到概念之間,、觀念之間、信念之間的一致性,;心理分析的目的是“事實澄清”,,即澄清概念、觀念或信念與事實之間的關(guān)系,,達到概念,、觀念或信念與事實之間的一致性。在間接層次上,,思想分析的目的是完善抽象思維能力,,使得內(nèi)在思維不會隨意、糊涂,、混亂,,能夠在內(nèi)心深處維持著嚴謹,、清晰、一致的思維推理能力,;心理分析的目的是完善實際行動能力,,使得日常行為合規(guī)、合情,、合理,,不會與社會規(guī)范、世俗情感,、公共理性等發(fā)生嚴重沖突,。可見,,思想分析是著眼于內(nèi)在心靈狀態(tài)的一致性以消除心靈沖突,,而心理分析是以外在的經(jīng)驗事實來驗證行動的一致性,間接地消除心靈痛苦,,二者在直接目的上不僅存在實質(zhì)性的區(qū)別,,而且效果也會因此而根本不同。
總之,,“心理學踐行被理解成是對思想的一種經(jīng)驗性的因果研究,,而哲學踐行則被理解成是對思想的一種概念性的因果研究” 【28】。只是長期以來,,心理的和心靈的這兩個方面一直存在混淆,,思想分析運動的興起也沒有將它們很好地區(qū)分開來,反而在比較分析中越來越將其混在一起,。在思想分析運動中,,二者互補交融、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成為它們之間關(guān)系的主流形態(tài),。然而,,主導著心理治療的心理分析并不買賬,并不承認思想分析治療心理問題的功效,,所謂的相互協(xié)調(diào)論也不過是哲學工作者的一廂情愿,。究其原因,是思想分析運動并沒有明顯突出思想分析的獨特性,,而上述三個方面(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因及其目的)的系統(tǒng)比較表明,思想分析并不是與心理分析相平行的理論,,它比心理分析更為深刻和普遍,,這是其超越心理分析的根本所在。
三,、思想分析超越心理分析的理論剖析
實際上,,在思想分析運動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馬里諾夫特別強調(diào)思想分析是針對“精神正常的人”,極力表明思想分析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認為生機勃勃的思想分析運動不應該走一條心理分析的老路,,這是一種較為明顯的超越論觀點。以色列著名的思想分析師,、哲學踐行家舒斯特(Shlomit C.Schuster)也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他強調(diào)思想分析“并不是一種哲學與心理學的混合,而是‘真正’ 的哲學” 【29】,。而美國著名的哲學咨詢師柯亨(ElliotD.Cohen)則是相互協(xié)同論的主要支持者,,他批評馬里諾夫的觀點是一種“錯誤的二分法”,實際情形與此恰恰相反,,即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應當是互補的,、協(xié)同的”,完全可以“創(chuàng)建一種綜合哲學和心理學兩者的,、可靠的‘心理學-哲學踐行’” 【30】。顯然,,柯亨的觀點對于國內(nèi)思想分析運動的影響更為明顯,,但這并不利于思想分析運動的發(fā)展,更不符合思想分析的實質(zhì),?;パa、協(xié)調(diào)的說法看似合理,,其實是一種混亂,,因為如果是從解決“人的問題”或滿足“人的需要”這種宏觀層面來看,任何學科之間何嘗不是協(xié)調(diào)互補的呢,?因此,,協(xié)調(diào)互補論既無助于精準解決人的某個方面的問題,也難以辨別哪種理論或方法是根本的,、長效的,。毫無疑問,區(qū)分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并將思想分析置于心理分析之上是完全必要的,。首先,人類生活的獨特性在于有思想或觀念,,并以思想或觀念為指導原則引領(lǐng)人們有目的地進行活動,。黑格爾說過:“每一種哲學本質(zhì)上都是觀念論,或至少以觀念論為原則,,問題只是這種原則真的貫徹了多少而已,?!?【31】馬克思也說過:“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lǐng)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jīng)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31】所謂人的活動具有目的性,說到底也就是因為人在行動之前在頭腦中就有清晰的觀念,,觀念論原則的目的不過是要澄清頭腦中的那些觀念而已,。馬里諾夫基于思想分析運動指出:“你在用哲學的觀點看待問題之后,會發(fā)現(xiàn)在面對任何現(xiàn)在或?qū)淼膯栴}時,,都能夠用一種坦然,、沉著和耐心的心態(tài)來處理問題。你只能通過沉思而不是藥物治療來獲得內(nèi)心真正的平靜,。要柏拉圖,,不要百憂解(一種抗抑郁藥物)。這需要清楚和敏銳的思考,,但并非高深莫測,。” 【33】因而,,對于人類的生存活動而言,,直接關(guān)注思想本身之間因果關(guān)系的思想分析肯定要比關(guān)注思想的經(jīng)驗性因果關(guān)系的心理分 析,要更具有獨特性,、深刻性,、普遍性。這是思想分析超越心理分析的實質(zhì)之所在,。
其次,,由于正常人的生活都是有目的或有思想觀念作指導的,所以說到底心理疾病最終的根源就是內(nèi)在不一致的信念或觀念在指導人們行動時產(chǎn)生了錯亂,。羅杰斯創(chuàng)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治療,,就是由經(jīng)驗性的心理分析深入到思想分析的層次,這已經(jīng)不再是心理分析,,而是一種思想分析了,。除此之外,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ViktorFrankl)的“深度心理學”將“人生價值,、信念和意義”引入心理治療,,由此建立所謂“意義治療”,所提供的也是一種“生活哲學和咨詢方法” 【34】。繼而,,鑒于“心理治療已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勢力的意識形態(tài)”,,舒斯特提出尖銳批評:“二十世紀心理治療的優(yōu)位,不僅為醫(yī)師與社會科學家的狂熱所宣揚推進,,且根據(jù)ViktorFrankl的說法,,更因著社會的世俗化與人性的喪失,使得醫(yī)師與精神病學專家面臨‘醫(yī)療后設(shè)性問題’(meta-clinicalproblems),,即人類的哲學問題,,而非僅僅是神經(jīng)疾病的癥狀(neuroticsymptoms)。這些在以前會去找牧師談哲學性問題的人,,現(xiàn)在卻去找心理健康的工作者或醫(yī)師,。不幸地,哲學專業(yè)人員并沒有認識到這種對于意義的追尋,,其實就是 哲學的本質(zhì),。” 【35】舒斯特的意思無非有兩個方面:其一,,心理分析的治療雖然有著強大的優(yōu)勢,,但若要達到長久穩(wěn)定的治療效果,最終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哲學或思想分析,;其二,,當心理學家試圖去尋求哲學支撐的時候,哲學專業(yè)人員卻未能很好地認識到哲學治療的根本性功效,。這種觀點值得深思,它警醒我們:一方面,,思想分析并不是心理分析的簡單補充,,二者也并非平行,相反,,思想分析是比心理分析更加深刻的方式,;另一方面,哲學工作者理應承擔起治療人的,、包含心理問題和心靈問題在內(nèi)的精神疾病的責任,。
再次,對于人而言,,思想問題是衍生后來心理問題的原生性因素,,心理問題必須上溯至思想問題才可能得到徹底解決,反之則不然,。有心靈疾病是人的普遍現(xiàn)象,,只不過有兩個層次的區(qū)分:其一是嚴重心靈疾病,比如應付日常事件上出現(xiàn)的問題,,導致生活難以自理,,這就是所謂的精神病或心理疾?。黄涠遣粐乐氐男撵`疾病,,比如內(nèi)心的觀念沖突,、對于某個問題缺乏合理的理解、對于某個觀點缺乏清晰的邏輯表達等,,它普遍存在于任何人身上,,但不會嚴重影響處理日常生活事件。顯然,,前者是后者嚴重化或深化的表現(xiàn),。一般情況下,正常的人能夠把觀念中的沖突限定在思維之中,,不會將它帶到具體經(jīng)驗生活中,,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心靈狀態(tài)沒問題。相反,,這樣的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就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心理疾病,。反之,,嚴重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從心靈狀態(tài)上去治療,即便在一定程度上被控制住了,,也容易復發(fā),。弗蘭克爾之所以認為“過去經(jīng)常使用的純心理治療工具也失去了效力” 【36】,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不僅如此,,解決思想問題甚至可以越過心理分析,從直接澄清其思維的邏輯性入手,,自內(nèi)而外,、自上而下地來解決思想沖突。舒斯特就明確認為:“一般人不需要去讀佛洛依德的 《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也能察覺到,,一般日常說話、言談和行動不再是樸素的(naively),?!?【37】當然,現(xiàn)實的心理問題依然是我們進入思想分析的起點,,只是這樣的現(xiàn)實性并不需要專門的心理學知識或心理學的訓練也可以實現(xiàn),,因為實施心理治療的治療師必定有著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能應付日常的大多數(shù)事件,能很好地依據(jù)現(xiàn)實的正常心理規(guī)則來治療不合理的心理疾病,。 相反,,內(nèi)在心靈問題是非經(jīng)驗性的,并非能那么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必須經(jīng)由哲學的反思和深刻審視,,才會清晰呈現(xiàn)。進一步來說,,不僅治療心理疾病必須依賴思想分析,,培育健全人格同樣需要依賴思想分析,據(jù)此,,舒斯特強調(diào)思想分析實際上可以稱之為“超越治療”(trans-therapeutic)【38】,。由此可以看出,思想分析的功效是明顯超越心理分析的,。
總之,,從人的思想的獨特性來看,人的心理問題的根源就是心靈深處的思想,,而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途徑,,也只能從思想層次入手,所以思想分析必然要超越心理分析,。
四,、思想分析超越心理分析的實踐功效
思想分析主張哲學要走向?qū)嶋H生活應用、走向廣場以彰顯其實踐功效,,這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宏觀地認為思想分析要幫助來訪者“重建世界觀”或“改善人際關(guān)系” 【39】,;其二是具體地認為思想分析要幫助來訪者討論生活中的意義、價值,、倫理等問題以及在某個特定狀態(tài)下如何做出滿意決定及最佳選擇等,。然而,無論是在宏觀方面還是在具體方面,,心理分析甚至其他一些學科都有實踐功效。思想分析若要與心理分析相競爭并超越之,,必須有其獨特性的功效,。
那么,思想分析的獨特實踐功效是什么,?根據(jù)上述比較以及理論分析,,答案是明晰的,即在于獲得治療精神疾病或解決思想問題的長效性或穩(wěn)定性,。對此不妨結(jié)合馬里諾夫講述的具體事例來說明,。一個父親計劃帶孩子們?nèi)サ纤鼓針穲@游玩,但父親對窮人富有同情心,于是產(chǎn)生了矛盾觀念:世界上還有許多孩子需要食物,、衣服和住房,,他怎么可以“浪費”那么多的錢給他的孩子娛樂呢【40】?正常情況下,,父親兩種沖突的觀念在某個時期總是有一方占據(jù)上風,,從而在實際行動中依據(jù)占據(jù)上風的觀念來行動。不正常的問題則是這樣產(chǎn)生的,。其一是不嚴重的情形,。父親心中矛盾觀念的沖突在依據(jù) 任何一種觀念行動時并沒有消除,而是郁結(jié)在心,,不論依據(jù)哪種觀念行動,,都會認為有問題,雖然行動上有實際效果,,但內(nèi)心深處充滿著沖突斗爭,。其二是嚴重的情形。沖突的觀念使得父親無法采取任何行動,,結(jié)果導致行動障礙,。前者就是通常所說的心靈疾病,它是思想分析所要治療的對象,;后者則是心理疾病,,是心理學分析的治療對象。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心靈疾病具有根本性和原生性,,而心理疾病是心靈疾病深化和具體化的表現(xiàn)。如果不能在父親內(nèi)心深處解決不同觀念之間的沖突,,那么即便其某個時期看起來行動無礙,,也終究難以解決內(nèi)在問題。
以上面父親的矛盾沖突為例可以看出心理分析與思想分析解決問題的不同路徑和功效,。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父親的沖突可以看作是一種內(nèi)疚心理:如果不帶孩子去迪斯尼樂園游玩則產(chǎn)生了對孩子的內(nèi)疚感;如果帶孩子游玩又產(chǎn)生了對貧困孩子的內(nèi)疚感,。如何消除這樣的內(nèi)疚感呢,?心理分析的具體方法是通過實際的行動來彌補對貧困孩子的虧欠,比如帶自己孩子游玩的同時,,省點錢捐給資助貧困孩子的慈善機構(gòu),。然而,這種心理分析的解決路徑存在問題:假如父親固執(zhí)地認為孩子娛樂的每一分錢都是奢侈的,,任何一分錢都能或多或少地幫助貧困孩子,,那么無論父親帶孩子游玩之后捐了多少錢,,都無助于消除父親對貧困孩子的內(nèi)疚感。此時,,心理分析對于解決父親的問題就顯得無效了,,上升至思想分析就成為必然。與心理分析不同,,思想分析將父親的矛盾沖突界定為認知的合理性問題,,即要在觀念上邏輯地證明帶孩子游玩與資助貧困孩子都是合理的。當然,,這種論證絕不是枯燥的邏輯形式上的論證,,而是要結(jié)合具體情境來論證;換句話說,,合理性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合理性,,而是基于一定的情境的合理性。此外,,這種思想分析的路徑也不是唯一的,,同樣呈現(xiàn)出多樣性。舒斯特為了說明心理分析采用潛意識理論治療心理疾病存在問題,,就分別用了尼采,、薩特、哈貝馬斯等人的哲學理念【41】,??傊绻赣H能夠理解并接受邏輯論證,,那么那種固執(zhí)的想法就不復存在了,,內(nèi)在觀念上的沖突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不僅在治療心理疾病上思想分析是超越心理分析的根本性方法,,而且在治療心靈疾病上我們只能依靠思想分析。
不僅如此,,如果父親能夠從這個事例中充分理解在思想觀念中論證某件事的合理性的根本性,,那么一旦碰到類似的矛盾沖突就能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由于思想觀念對于人的行為的引導性,,所以思想分析在內(nèi)心深處消除沖突的功效就能深刻地影響日常行為,。這樣,思想分析就能夠?qū)崿F(xiàn)提升自我,、形成心靈“自治”(self-rule)或“自我治療”,從而能夠應對具體生活的新問題,、新危機,,抵御生存環(huán)境給人造成的困擾,。這個實踐功效就是思想分析所要達到的“心靈自治”的境界,它是哲學治療的根本性之所在【42】,。顯然,,這種心靈自治所具有的持久效力是基于具體經(jīng)驗事例進行診斷的心理分析不可比擬的,后者對癥下藥式地解決當下心理問題,,一般只是短期有效,,若沒有最終思想觀念的支撐,心理疾病復發(fā)的幾率是很大的,。
當然,,對觀念進行邏輯論證,進而實現(xiàn)心靈自治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思想分析方法的根本性和深刻性同樣意味著艱巨性,。事實上,從觀念來改變,、塑造一個人要比僅僅用具體感性事例來說服一個人困難得多,。但是,僅僅滿足于心理分析所取得的功效也是有問題的,,其功效的短暫性會讓我們陷入疲于奔命的困境,,這不符合塑造獨立人格的高層次要求。毫無疑問,,心靈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知識、愛心,,這與教育孩子,、促其人格完善是一樣的。一個尚未涉世的孩子,,心理是健康的,,由于后天教育的不當才會有心理疾病,導致行為怪異,、行動障礙,、無法與人正常相處等。對于這樣的心理問題,,完全可以撇開心理分析而直接從心靈疾病的角度入手來治療,,即從源頭入手,從訓練其處理日常生活的合理邏輯思維開始,。這跟從頭來教育涉世未深的孩子是一樣的,。毫無疑問,這是困難的,,但卻是深刻的,、根本性的,。退一步來說,即便是從心理疾病的角度入手采用心理分析循序漸進地治療,,最終依然需要借助思想分析來完成最后一擊,。
參考文獻
【1】葉浩生:《心理學通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06頁,。
【2】向翔:《試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與原欲動力學美學的創(chuàng)立》,〔昆明〕《云南社會科學》1987年第4期,。
【3】王習勝:《倫理咨商的道德治療功能》,,〔北京〕《哲學動態(tài)》2015年第4期。
【4】潘天群:《哲學踐行的分析哲學路徑》,,〔南京〕《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5】潘天群:《分析何以能夠治療:思想分析的方法論》,〔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6】黎建球:《哲學諮商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哲學與文化》2004年第1期。
【7】【8】BrianThorne,Carl Rogers(SecondEdition),London:SAGEPublications,2003,,p.61.
【9】郭本禹:《潛意識的意義——精神分析心理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頁,。
【10】趙敦華:《現(xiàn)代西方哲學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頁,。
【11】倪梁康:《現(xiàn)象學的方法特征——關(guān)于現(xiàn)象學與人類學,、心理學之間關(guān)系的思考》,〔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12】歐陽謙:《哲學咨詢:一種返本開新的實踐哲學》,,〔合肥〕《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13】馮周卓:《論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互補》,,《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14】楊希:《“思想咨商” 與“心理咨詢”的關(guān)聯(lián)與差異》,〔貴陽〕《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15】王習勝:《“思想分析”基本問題論綱》,,〔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16】【17】〔加拿大〕彼特·拉伯:《快樂之道的哲學解答》,,《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
【18】衛(wèi)春梅:《論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之異同》,〔合肥〕《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19】江光榮:《心理咨詢與治療》,,〔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頁。
【20】〔美〕羅·馬里諾夫:《哲學是一劑良藥:用思想大師的智慧開解日常生活的難題》,,黃亮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年版,,第10頁,。
【21】楊希:《“思想咨商” 與“心理咨詢”的關(guān)聯(lián)與差異》,〔貴陽〕《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22】馮周卓:《論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互補》,,《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23】張利增:《哲學咨詢方法辯證》,,〔北京〕《自然辯證法通訊》2016年第2期,。
【24】【26】〔美〕羅·馬里諾夫:《哲學是一劑良藥:用思想大師的智慧開解日常生活的難題》,黃亮譯,,〔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8頁, 第10頁,。
【25】〔英〕約翰·麥克里奧德:《心理咨詢導論》,,潘潔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7頁,。
【27】李林:《改善心境:哲學咨詢與心理學咨詢的共同目標》,〔銀川〕《寧夏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
【28】【30】〔美〕埃利奧特·柯亨:《21世紀的新型理性療法:將哲學應用于心理學》,,《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 會科學)2013年第4期。
原載:《江蘇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