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6q午夜福利国产91|91精品久久久久久a中文字幕v|果冻传媒二三区董小宛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av有码在线|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国产区福利|91传媒与果冻传媒制片厂|91精品丝袜|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91九色porny蝌蚪视频,国产 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成人专区,91精品国产高清

馬里諾夫|對離婚問題的哲學咨詢
  • 簡介
  • 師資
  • 課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


  “我發(fā)誓——以我的生命和愛情的名義——絕不會為了別的男人而活,也不會讓別的男人為了我而活。”——艾因·蘭德


  “我的作品的偉大之處在于,它可以用任何方式檢驗精神……看它產生的是純粹的影像、假象,還是真正的精神產物。”——柏拉圖


 

  沒有什么聯系是完美的,因為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辛勤的維護是讓任何聯系長久的關鍵。婚姻或任何既定聯系結束時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會迫使你在放棄聯系之前盡最大努力維護它。然而在許多聯系中,維護失敗或過于片面,也會導致聯系紐帶斷裂。界定維護的范圍是處于一段聯系中的任務之一。一旦處于或超過這個界限,哲學家會有許多建議給你,告訴你該如何做。

 

一、珍妮特的問題


  珍妮特落入了個人、情感和哲學危機,因此求助于哲學咨詢。她和丈夫鮑勃之間的婚姻“越來越不幸福,從而走向離婚的邊緣”。她在想今晚是回家還是在周末旅館里度過。如果在旅館的話,她就能好好想想是不是要永遠地離開他。他們都是成功的專業(yè)人士。他們商定不要小孩。他們住在海灘邊一所漂亮的房子里面,他們的工資加起來能夠讓他們過上舒適的生活。

 

  根據珍妮特的講述,鮑勃是一個極難伺候的人,但他還是傾其所有地為他付出。她在長時間工作之后還要照顧家庭。她非常講究地打扮,幾乎每天都要出去工作,還要認真地選擇流行的衣服以襯托其苗條的身材。無論他們什么時候發(fā)生爭吵,事無大小,都是由她做出讓步。她對意大利之旅心馳神往,但鮑勃選擇去巴巴多斯島海灘度假兩周——她就按鮑勃的意思安排行程。在她有機會獲得晉升但需要搬到別的城市時,由于鮑勃不愿意搬家,她就不得不放棄機會。她晚餐想吃日本料理時,鮑勃卻想吃意大利菜——于是他們就去吃意大利菜。

 

  然而珍妮特付出的越多,鮑勃卻變得越挑剔。她為鮑勃做的越多,越得不到欣賞。它覺得婚姻正在瓦解。他抱怨在巴巴多斯島什么也不能做;他批評珍妮特事業(yè)上缺乏報復;他不喜歡她的新發(fā)型;他認為珍妮特請的女傭沒有將他的襯衣疊好——看上去珍妮特沒有一件事是做對的。

 

  但珍妮特還是無法確定下一步該怎么走。她應該離開鮑勃嗎?珍妮特在快要講完她的情況時告訴咨詢師,她的第一次婚姻已經失敗了,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沒能挽救那次聯系。她覺得現在有一次處于不幸福的聯系之中,害怕婚姻有一次失敗。她不想兩次都做失敗者,并發(fā)誓絕不會兩次犯同樣的錯誤。

 

  珍妮特在第一次離婚以及與鮑勃的關系惡化時都接受過治療。盡管她現在已經看清了她與父親的聯系是如何影響她和第一任丈夫的聯系的,但她還是不知道現在改如何處理與鮑勃之間的關系。她最近咨詢的一個精神病醫(yī)師給她開出了一份抗抑郁處方,但由于這個藥沒有怎么改變她的情緒,所以吃完后就沒有再吃了。

 

  她和鮑勃甚至一起接受過簡短的婚姻咨詢。顧問建議他們采取一些新的交流和協(xié)商辦法,但鮑勃一走出咨詢室就對這些建議嗤之以鼻。珍妮特覺得他們之間不存在溝通問題,但她還是什么都愿意嘗試一下。鮑勃在咨詢了幾天之后就不愿意再去了,覺得這完全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珍妮特覺得離婚之后所做的心理治療沒有給她提供任何幫助,也沒有為她處理現在的情況提供任何幫助。因此,當聽說有關哲學咨詢的問題時,就立即預約了哲學咨詢的時間。珍妮特在決定是否離開鮑勃的那天下午,和哲學咨詢師進行了第一次交流。她知道自己處于危機情況當中,但無法看清前面的道路。

 

  在提供咨詢服務之前,哲學咨詢師都會評估來訪者是否合適哲學的治療方法。哲學咨詢非常適用于珍妮特的情況。她不但能夠自我控制,她還工作狀態(tài)良好,晚上睡眠充足,并能夠按照慣常的方式完成日常生活當中的所有事情。在日常生活陷入極端苦惱或功能紊亂的人,需要去看內科醫(yī)生或者精神病醫(yī)師,以獲得暫時的藥物治療,之后再去尋找哲學咨詢師的幫助。

 

將自私做為一種美德


  哲學咨詢師和珍妮特談論的第一個話題是艾因·蘭德提出的有關利己主義的觀點。雖然珍妮特從來沒有讀過《源泉》或《阿特拉斯聳聳肩》,但她承認自己現在的無私會給自己帶來傷害。雖然她以自己信奉的利他主義為驕傲,但她也同意蘭德的觀點,認為只有先確保自己才能真正地幫助他人。如果珍妮特認為自己為這一婚姻已經付出的夠多了,但鮑勃沒有任何回應,也沒有任何回應的可能,那么蘭德會建議珍妮特以離開這一聯系的方式來維護和保護自己。根據蘭德的觀點,如果情感投資沒有任何回報——實際上還需要持續(xù)不斷地投入——就應該減少損失,你還可以將情感投資到其它地方。

 

  蘭德通常和自由主義者聯系在一起,并因其對理性和才智的重視而著名。但不止是她一個人主張利己主義的價值和道德。佛教中的大乘佛教傳統(tǒng)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獲得教化。在你獲得教化之后,應該回來幫助其他人達到同樣的目標。在你幫助他人了解這一教義之前,必須明確自己的立場。如果自私源自明智的利己,那么它就成了一股建設性的力量。如果自私源自虛榮心、自負或自戀,那么它就成了一股破壞性的力量。

 

  這些思想深深打動了珍妮特。作為一個職業(yè)婦女,她非常了解邏輯和直接推理的價值,也知道直覺的重要性。她意識到,自己可以以理智和直覺兩種方式處理婚姻問題,而且結果也很可能一樣。哲學咨詢師雖然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來訪者,但有責任激勵他們的利己觀。對于珍妮特來說,在她早期接受的所有治療當中缺失了一部分。她不想要別人告訴她做什么,但她確實需要別人指導她采取具體的措施,而不是寫滿“有趣……繼續(xù)”字樣的黑板或墻壁。

 

  根據她的情況,咨詢師建議為她提供進一步的哲學咨詢,解決她關于父親和第一次婚姻的問題。咨詢師覺得如果珍妮特不能消除自己背負的心理負擔的h話,那么在將來的聯系中她還可能會冒險采取同樣的處理模式。在自省人生中,你應該觀察自己缺少什么以及有什么。珍妮特意識到她在生活的一些領域缺乏人際決斷力,需要自己決定如何解決過去沒有結果的聯系。這樣一來,她就能夠自由地認識知我,并保證她未來能獲得富有成效的聯系。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她需要過好現在的生活,而不是重溫失敗的過去。

 

  咨詢師告訴珍妮特,其實許多人有著與珍妮特相同的想法,這讓她獲得了些許安慰。她覺得自己為婚姻付出太多,除了批評和 不幸福之外獲得的太少,為此感到不舒服。雖然她還是不確定是否找到可承受的底線,但在某種程度上同意將這一問題劃分為建設性自私和破壞性自私兩個方面,并很高興看到我們這一代的一些偉大思想家也有同樣的見解。

 

“平靜過程”


  下面用“平靜過程”來分析珍妮特的問題。

 

  1、問題:面對即將破碎的婚姻,珍妮特需要決定當晚是否回家,并試圖糾正要求過多的丈夫的行為,或者周末在酒店訂房間,仔細考慮一下。

 

  2、情感:珍妮特一想到回家就感到沮喪、絕望和生氣。她知道即使真心嘗試也無法真正取悅鮑勃。她很難在事業(yè)成功和婚姻失敗之間找到心理平衡。但想到要到賓館定房間,珍妮特同樣感到害怕和絕望。這可能標志著她的第二次婚姻的結束;她的第一次婚姻已經由于類似的原因而失敗。她不想背上婚姻不長久的壞名聲。

 

  3、分析:在交談時,珍妮特向我解釋道,她的父母都很輕視她,尤其是她的父親從來沒有認可或贊賞過她。久而久之,她覺得自己不配獲得父親的愛,從還提時期開始,就覺得父親之所以不疼愛她,主要是因為她自己有明顯的缺點。有哲學咨詢師將這種錯誤的信念成為患者自身的“病理”:它剝奪了人們獲得成功的能力,反而讓其失敗得以自我實現。珍妮特的病理就是“我不配得到父親的愛”。在隨后的婚姻中就演變?yōu)椤拔也慌浍@得丈夫的愛”。她的這種病理注定讓她嫁錯男人,不但如此,她還會在婚姻失敗時指責自己。她陷入了自己設計的陷阱。珍妮特左右為難——回家或者預訂賓館——都可能加重這一病理:無論哪種方式,她都無法獲得丈夫的愛,所以也就只能說她自己不配獲得丈夫的愛。

 

  正如柏拉圖在對話錄《西伊提特斯》中描述的那樣,蘇格拉底就是發(fā)揮了哲學助產士的作用。我們都懷有許多觀點,需要助產士將它們帶到人間。哲學助產士能夠幫助人們辯別自己已有的觀點以及那些假裝成他們的觀點卻實際有害的冒充者(像病理一樣)。

 

  4、沉思:承認關于自己的假的和破壞性的信念是一件事;用真實和建設性的信念取代它又是另一件事。一般而言,人們無法單純通過再構思來顛覆已經根深蒂固的信念。經歷可以強化病理。顛覆信念的唯一方式是積累不同的經歷品質——在關于自己的建設性信念的指導下——一磚一瓦地用自我肯定取代自我毀滅的大廈。這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能夠完成。珍妮特需要將自己的 病理轉變?yōu)橄嘈拧拔遗涞蒙汐@得父親的愛,父親只是出于自己的原因不能疼愛我而已”。這樣的信念可以轉化為“我配得上獲得丈夫的愛,我必須找到一個愛我的丈夫”。

 

  持有這樣的觀點之后,珍妮特可以去吸引一個愿意并確實愛她的丈夫。但邁出第一步確實很難,這需要勇氣。這一病理偽裝為你的老朋友,摒棄它就像是在拋棄這個老朋友一樣。事實上,它是你最大的敵人。如果想過上美滿的生活,就必須將它拋棄。

 

  5、均衡:珍妮特現在了解到,她想住賓館的沖動是一種自我保護,而且自己值得進行這樣的保護。一個人獨處,周圍沒有人鼓勵她,也沒有人和她說泄氣的話,通過這樣的方式,她可以享受孤獨給她帶來的均衡感,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價值——最后能夠找到認可她的價值的人。

 

  雖然持久的婚姻對雙方都是最好的選擇,但有時候也可以出于正確的理由而離婚,而不必和錯誤的人繼續(xù)維持婚姻。如果你開始用哲學的方式來發(fā)現自己,你的生活也會隨之改變。有時候這種改變會讓你感到不安,但需要勇氣和決心度過這一過程。這種哲學成長也會為你帶來哲學上的自我滿足感,讓你做回真正的自己。

 

  珍妮特的故事和諾拉的故事形成了有趣的對比,諾拉是前面提到的在丈夫的反對下想要完成學業(yè)的一位女性。她們的兩個丈夫都是挑剔和苛求的人,無論她們付出多大的努力,她們的丈夫都覺得不滿意。不同的結果說明了不同的哲學解決方法是如何根據相關人適用于類似的問題的。人們都有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哲學觀。即使在類似的情況下,沒有哪兩個人會對同樣的事情做出相同的反應。



二、拉里的問題


  拉里也在為可能結束的聯系而苦惱。他和卡羅爾結婚已經接近二十五年,他們的兩個孩子皆已成年。這些年來,她對妻子一直很忠誠。他們?yōu)楸舜嗽陴B(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形成的和睦關系而驕傲。他們在事業(yè)上都很出色,雖然卡羅爾多年以來都在家?guī)Ш⒆樱覟榱撕秃⒆佑懈嗟臅r間在一起做的大多都是兼職。拉里尊重他的妻子,但現在他們成了空巢老人,覺得彼此之間沒有太多共同點了。

 

  事實上,當拉里想要和卡羅爾認真地談一下對彼此的承諾時,她說不想聽他在這個問題上長篇大論地講個沒完,還建議花錢雇人聽他嘮叨。對話是維護愛情聯系的一部分,卡羅爾的回應說明他們之間聯系的這一關鍵因素已經瓦解。家不僅是心靈的歸宿、接納你的地方;作為家人還應對你所說的一切感興趣——毫無隱藏動機的單純關心,因為是你而重視你。

 

  拉里沒有去看過精神病醫(yī)師或心理學家,甚至聽到長期治療的建議就煩。他在妻子的建議下進行哲學咨詢,只是想找人討論一下問題,看自己是不是應該離開妻子。他明確地告訴咨詢師他不想討論自己的感情問題——更不用說他的童年或行為方式。他想讓哲學咨詢師幫助他找到自己的世界觀(即,他的個人哲學),并檢查他的選擇,以確定他所采取的行為符合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

 

  拉里和卡羅爾都是有原則和忠誠的人,他們都將自己視作嚴肅倫理框架內的兩個成員。他們不是宗教人士,但他們制定了自己的道德規(guī)范,并遵守這一規(guī)范。拉里現在覺得,選擇結束(離婚)并不符合他的原則(因為他將婚姻視作終生的承諾),他在問自己是不是到了應該改變他奉為絕對真理的規(guī)則的時候了。如果盲目遵守規(guī)則開始給自己造成傷害,那么是時候改變這一規(guī)則了。

 

  婚姻就像“至死不渝”的結婚誓言所說的那樣,是一生的事情。但假設你在蜜月之后發(fā)現,你的結婚對象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或虐待狂,那么你就受到了欺騙和傷害,甚至一生都被毀了。在這種情況下,堅守婚姻的誓言很可能對你造成更多的傷害,因此此時還不如毀約。現在我們舉一個家庭瑣事的例子。你要是和兄弟或密友發(fā)生了爭吵,會發(fā)誓說:“我有生之年再也不會和你說話了!”但不久之后,你會真的想念他,他也會想念你。堅守永遠不和他說話的誓言可能對你造成更多的傷害,還不如毀約。想清楚之后就給他打了個電話。

 

  拉里就介于上述極端的情況之間。他們兩人共同度過了多年的美滿婚姻,一直在成長,一直在堅守著他們的誓言。然而,讓他們對此感到厭倦的一天終于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維護婚姻會造成更多的傷害,還不如離婚。即便是只有一方有這樣的想法,他們都會覺得日子很難過。但如果他們兩個人都這么想(這種情況并不常見),實際上可以通過放手婚姻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愛情。

 

責任與義務

 

  康德認為道德責任是一種必須履行的責任,道德來自理性。拉里和康德一樣都是道德家,因此康德的處理方法正好適合他。康德寫了人們應該擔負的一些“絕對責任”,他列出的禁止事項(例如撒謊和殺生)聽上去或多或少和十誡有些類似。他還注意到了我們應當負擔的“非絕對責任”,其中之一就是完善我們自己。非絕對責任不像絕對責任那樣普遍,它是根據環(huán)境形成的。應用到拉里的例子當中,這可能就意味著,雖然婚姻(一種相互責任)是一種不應違背的嚴肅承諾,但如果相互之間的義務感沒有了,這樣的婚姻對拉里和他的妻子都沒有好處。因此,他們可以通過違背“非絕對責任”來完善他們自己。

 

  “確保自己的幸福至少是一項間接的責任;對自己所處情況不滿、焦慮產生的壓力和無法滿足的欲望都很容易成為違背責任的巨大誘惑。”——康德


  威廉·羅斯的顯見義務理論會讓拉里得出類似的結論。羅斯寫到,我們都有一套承諾,“初次見時”(顯見)都具有同等的約束力。但在實踐當中,這些承諾有時候會產生沖突。他認為不同的情況需要采取不同的優(yōu)先順序,每種情況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決定。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拉里要對他們負起主要的責任,他維護婚姻可能就是為了子啊情感上支持他們。但現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他們的孩子長大了),他的首要義務就變成了通過解除婚姻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我一直處于這樣一種情況之中,不止一項的顯見義務壓在我身上,我必須盡可能詳盡地研究這一情況,直到形成深思熟慮的觀點(這樣的觀點越多越好),在這種情況下,其中一項義務比其他任何義務更值得擔負……”——威廉·羅斯


變化與應對

 

  如果拉里更相信直覺,哲學咨詢師可能會和他討論《道德經》。這本古書和《易經》一樣,認定的前提是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如果你想要了解變化,就必須了解推動變化的規(guī)律性。另外一個潛在的原則是,在處理一件事時,通常有較好和較壞的兩種處理方式。理想狀態(tài)下,最好的選擇讓你無可責備。如果你能做到無可責備,就不會樹敵,也不會浪費時間指責自己。

 

  如果拉里尋求《道德經》的指導,那么他就可能會同意和他的妻子分開,改變他們對婚姻所做的承諾,同時有不會受到責備。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為彼此承擔的義務是維持他們婚姻的主要力量,而這個力量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只要一起養(yǎng)育孩子的義務還存在,他們就必須忍受日益不愉快的聯系。了解這些變化的機理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老子


  拉里很善于嚴格的邏輯思考,因此很難與道家觀點產生共鳴。但是無論他是否知道康德或老子,他可以獲得與他們相同的結論。由于還有很強的責任感,拉里覺得他對妻子和婚姻仍需承擔責任。然而,隨著孩子長大,他覺得對自己也有義務,因此決定離開這個讓他痛苦的婚姻去追求個人的發(fā)展。康德和羅斯提出的道德規(guī)范證明了其選擇的合理性。在知道其行為符合自己原則的情況下,拉里可以很輕松地作出決定。

  


三、卡門的問題


  卡門不用為選擇是否維持婚姻而煩惱,因為她的丈夫在和她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并養(yǎng)育了四個孩子之后拋棄了她,找另外一個女人去了。卡門向一家女權主義哲學咨詢團體尋求幫助。這一團體的宗旨時幫助咨詢客戶“消除難受、減輕痛苦、滿足需要、實現夢想”(引用哲學家內爾·諾丁斯的話)。這個哲學咨詢團體將哲學工作劃分為四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當中,讓咨詢客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顧問可以據此評估那種治療方法對咨詢客戶最為合適。

 

  卡門想咨詢師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當她發(fā)現丈夫永遠離開她之后,她不久便作出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決定,將他們患有殘疾的兒子送到了兒童之家。這兩個重大的變化讓她覺得自己不但是一個失敗的妻子,還是一個失敗的母親,因為她為這兩種身份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她哭了整整一周,甚至還說再也不去教堂做禮拜了,她沒有去咨詢律師,雖然她的丈夫去咨詢過,但她敢說她的丈夫一定會為她準備好的。

 

  在加入這個團體之前,卡門咨詢過一位精神病醫(yī)師。這位醫(yī)師將其診斷為患有化學性抑郁癥并開出了抗抑郁的藥方。在哲學咨詢師的鼓勵下,卡門開始尋求律師的幫助。她現在準備好加入這一團體,并開始第二個階段——建立她對于美好生活和女性美德的根本信念。卡門的個人哲學觀時,善良的女性應該為她們 的家庭犧牲一切。

 

  抗抑郁藥物緩解了她的抑郁癥狀之后,她能夠更加清楚地思考,并在律師的提醒下完成了第一項任務——評估過去的二十五年當中她作為奶媽、保姆、廚師和管家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卡門很容易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那就是審視她有關矛盾和非理性信念的基本哲學觀。卡門發(fā)現,她的養(yǎng)育工作——她一門心思投入的一項工作——沒有得到丈夫的重視。她傷心地意識到,丈夫很可能會任由她陷入經濟困窘的境地,尤其是考慮到他在婚外戀問題上瞞了她這么久。既然聯系的結束看上去不可避免,因此她決定要在離婚當中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她還意識到,雖然自我犧牲確實是一種美德,但僅此一點不足以為她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她開始尋找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其他要素。

 

  第四個階段是如何清楚地表達自己提煉的哲學觀。除了自我犧牲之外,卡門還將自主列為必要的美德。她的兒子在家時完全不能自理,而到了兒童之家后能夠打理自己的生活了,這一點又進一步印證了她的這一觀點。她還發(fā)現,每個人都有自己關于美好生活、愛情和幸福的想法。此時,她認識到,雖然她的丈夫放棄婚姻在道德上是錯誤的,但他確實有權在另外一個聯系中尋找自己的幸福。這一觀點最終讓她能夠重拾與其他孩子的聯系。自從丈夫離開之后,她就無法面對他們,并且拒絕讓他們選擇跟誰生活。最為重要的是,承認了觀點的多樣性之后,卡門不再認為自己是生活中的失敗者。

 

  “我們可以自由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但要為所做的事情負責。只要我們不傷害其他人,即使他們認為我們的行為是愚蠢的、不正當的或錯誤的,也不會阻礙我們的行為。”——約翰·密爾


  這樣一來,卡門獲得了對自己有利的財產劃分和贍養(yǎng)費,這些反映了她的家務勞動的貨幣價值。雖然她有了一定的經濟保證,但為了行使自主權還是在一家健康保險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在這里,她用在照顧殘疾兒子時學會的方法幫助處理類似的家庭情況。最后,她用過去在學校做社工是總結的方法進一步幫助這些家庭。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核心信念,堅持同情心、養(yǎng)育孩子和關心他人的傳統(tǒng)女性美德,但她現在具有更廣闊的視野,知道如何在發(fā)揚女性美德的同時不失去或忽視自我。她為婚姻的結束感到失望和生氣,這是人之常情,因為她將婚姻看作一件神圣的事情。但她意識到,雖然結束聯系不是她自己作出的選擇,但她可以選擇未來的人生道路。她不愿在無助的感情泥沼中掙扎,而是將注意力轉向現在,看怎樣才能做好現在的自己。

 


四、瓊的故事

 

  瓊在婚姻結束后求助于哲學咨詢,他覺得自己還是深陷其中,因為她在經濟上依附于她的丈夫。她說她決定要重新工作——前幾年為了回家?guī)Ш⒆樱艞壛艘环莶诲e的工作——這為她離開這一聯系提供了一條現實的出路。

 

  但當她和咨詢師一起列出幾項選擇(重新從事全職或兼職工作、回到學校、在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準備負擔起不同的職責)時,瓊卻否決了每項選擇。她現在沒有找工作的自信了;也沒有時間去上課;她的管家可能辭職;她在簡歷上沒有可以填寫的最近的工作經歷;并且她不可能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難怪她覺得自己陷進去了!無論在那種情況下,她總能找到此路不通的理由。哲學咨詢師告訴她,她確實為婚姻所困——困住她的并非她的丈夫或經濟上的依賴,她是被自己困住了。

 

  “從沒有自由的信念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馬丁·布貝爾


  瓊的咨詢師用存在主義來開導她,因為存在主義強調,認可和實現某人在創(chuàng)造生活上的個人自由和責任是有意義的事情。根據薩特的觀點,直面你的存在自由可能會讓你產生焦慮,實踐時需要認清過程中的障礙——還要知道都是你自己設置的這些障礙。我們自己設置的自由限制被薩特成為“壞的信念”。

 

  “一個人只有了解到不能依靠任何人只能依靠自己的時候才會有所作為;他一個人背負著世間無限的責任,沒有人幫助,有的只是自己設定的目標,有的只是自己為此設置的命運。”——薩特

 

  瓊不會成為“壞的信念”的代表人物。但當她找到讓她陷入困境的問題時,她立即獲得了接受她的責任和自由的勇氣。她用批判性的思維推倒了自己建立的并讓自己生活不開心的高墻。在推倒這座高墻的過程中,她意識到,自己決定要重新工作,卻又找出諸多理由否決這一計劃,會使自己覺得維持這段婚姻是擺脫不掉的厄運,由不得自己選擇,因此她不用為自己的不開心負責。

 

  最后,瓊承認她實際上不想為了那個目的回去工作,因而希望繼續(xù)維持婚姻。當她意識到維持婚姻是她自己的選擇時,她重新開始相信自己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這讓她看到看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沒有被奪走。她曾經放棄過它們,現在又重新獲得。

 

  瓊開始更加積極地參加到這一聯系當中,承認對這一聯系負有責任和義務。她擔負起了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責任,這為她的丈夫減輕了相應的負擔。現在,她覺得從這一聯系中獲得了更多的東西。她不僅通過自己的自由意志的決定在非完美的婚姻中尋求到了內心的平靜,而且她還對改善后的婚姻十分滿意。

 

  瓊的例子說明,看上去已經死水一潭的聯系(雖然婚姻最終沒有解體)可能還會恢復。當然情況有時會壞到沒有回轉的余地(或者不愿意回轉),但通常我們都不情愿說我們已經超過界限。

 

  西方最著名的戰(zhàn)爭哲學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有句名言:“戰(zhàn)爭只不過是政策以其他方式的延續(xù)”。當你考慮結束聯系時,明智的你應該記住,離婚只不過是婚姻以其他方式延續(xù)。很少有干脆快捷的切斷聯系的方式。仔細考慮一下,看結束聯系是否能夠解決問題,或者至少改善眼前問題。如果結束聯系是改善問題的唯一方式——或者是你并不情愿的結束——那就應該是找到了最好的處理方式。一旦你確定找到了,就應該盡可能做到無愧于心。


(本文選摘自《哲學是一劑良藥:用思想大師的智慧開解日常生活的難題》,婁·馬里諾夫 著,黃亮 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11)



咨詢  

13911829320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