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介
“我們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后一天來過,?!薄獝郾瓤颂┑?/p>
“我們應該這樣生活,仿佛此時此刻就是我們的最后時刻,。”——塞涅卡
“如果把時間花在念及所有那些我們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并且反省如果失去了它們我們會多么想念它們,,那么我們就會富裕得多?!薄R可·奧勒留
01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聰明的人往往把事情向最壞的情況預想并作出打算,。他們這樣做的最明顯理由就是阻止可預期的糟糕情況發(fā)生,,例如,,為了預防盜竊就裝上防盜門窗,為了預防疾病就清掃衛(wèi)生,、注射疫苗,。他們這樣做的第二個理由就是減輕不可避免的壞情況對自身的影響,正如芝諾說:“能夠事先覺察劫難來臨的人,,就能將它帶來的傷害掠走,。” 愛比克泰德也認為:如果不能夠認識到這一點,,而總是在那里設想我們始終都能夠享受我們所珍視的事情,,就有可能發(fā)現(xiàn),當這些事情離我們遠去時,,我們就會遭受很大的痛苦,。
預想可能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壞事,除了這兩個理由之外,,還有第三個,,也可以說是重要得多的理由。我們?nèi)祟惒恍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不知足,;努力工作、得到我們想要的之后,,我們會慣常地失去對所渴望事物的興趣,。我們得到的并不是滿足的感覺,而是感到有些乏味,,并且作為對這種乏味的反應,,我們會繼而形成新的、更大的欲望,。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享樂適應”——人們一旦滿足了對于某事物的欲望,,他們就會適應這個事物在生活中的存在,結(jié)果就會不再渴望它,,或者至少會發(fā)現(xiàn)它不像曾經(jīng)的那樣令人渴望,,最終,他們就會像滿足這個欲望之前一樣仍然感到不滿足,。
所以,,幸福的關鍵就是阻止這個適應的過程,不僅如此,,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辦法來逆轉(zhuǎn)它,。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一種技巧來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對于已經(jīng)擁有的事物的欲望,。幾千年來,,世界各地那些曾經(jīng)仔細思考過欲望的原理的人們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獲得幸福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學會如何想要我們已經(jīng)擁有的事物。這個忠告說起來容易,,無疑也是正確的,;但策略在于如何把它放到我們的生活實踐中去。畢竟,,我們怎樣才能勸服自己,,去想要我們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
斯多葛主義者認為,,他們有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建議我們花時間想象我們失去了自己所珍視的東西——比如妻子離開了我們,,汽車被偷了,,或者失去了工作,。這樣做,相對于不這樣做,,會讓我們更加珍視我們的妻子,、汽車和工作。這個技巧可以稱之為“消極想象”,,它是斯多葛主義者心理工具箱里面最寶貴的技巧,。
02
塞涅卡利用消極想象的技巧安慰失去兒子悲傷異常的馬西婭,他說:“我們應該愛我們所有的心愛之物……,,但是始終都要想到,,我們并沒有得到可以永遠保有他們的承諾——沒有,就連我們可以長期保有他們的承諾都沒有得到,?!彼裕谙硎苤翋鄣娜说呐惆闀r,,我們應該時不時地停下來思考這個可能性,,那就是這種享受是會完結(jié)的。如果沒有什么別的東西來完結(jié)它,,我們自己的死亡也會完結(jié)它,。
愛比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也提倡消極想象,他們認為,,除了預想親人的死亡外,,還應花時間預想失去朋友的可能性,當和一個朋友說再見時,,應該悄悄提醒自己,這也可能是最后的分別,。當然,,在預想的死亡名單中,,應該有我們自己的一份。那就是要我們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后一天來過,。塞涅卡的做法更極端:我們應該這樣生活,,仿佛此時此刻就是我們的最后時刻。
過每天都像是在過最后一天,,不是要人們狂野生活,、從事各種享樂主義的放肆行為,例如,,滿不在乎地花錢而不擔心明天的賬單怎么支付,;而是要我們在過活每一天時,經(jīng)常停下來思慮一下“我們不會永遠活著”,,以及“因此這一天就可能是我們的最后一天”的事實,。這樣的思考不會讓我們變成享樂主義者,不會把每天的寶貴時間揮霍浪費掉,,而是讓我們欣賞這一天活著的精彩,,并未明天的生活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和計劃。
斯多葛主義者為什么要我們思慮我們自己的死亡呢,?因為這樣做可以大大增強我們對生活的享受,。斯多葛主義者說,除了預想失去生命之外,,我們還應該預想失去財產(chǎn),。馬可說,“如果把時間花在念及所有那些我們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并且反省如果失去了它們我們會多么想念它們,,那么我們就會富裕得多”。
對于那些“正生活在夢想中” 的人來說,,消極想象能夠使他們避免陷入永不滿足欲望的宿命,。這些人過上了曾經(jīng)夢想擁有的生活——可能和曾經(jīng)夢想要與之結(jié)婚的人結(jié)了婚,可能擁有了曾經(jīng)夢想擁有的孩子和工作,,還可能購買了曾經(jīng)夢想購買的汽車,。但是由于享樂的適應,他們發(fā)現(xiàn)一旦過上了夢想的生活,,就會把這種生活看得天經(jīng)地義,。他們不是把日子用來享受好運,而是把它們用來形成和追求新的,、更大的夢想,,結(jié)果他們永遠都不能滿足于當前已經(jīng)擁有的生活,而是為虛幻的未來擔驚受怕,、奔波忙碌,。
對于那些很明顯沒有夢想成真的人來說,,又怎么樣呢?比如,,對于一個無家可歸,、一無所有、極度貧困的人來說,,消極想象能夠消除他們一無所有帶來的部分痛苦,,因而使得那些貧窮困苦的人不至于像不進行消極想象那樣悲慘。
03
人們可能會這樣想,,由于斯多葛主義者總是預想可能發(fā)生的最糟糕情況,,他們會滑向悲觀主義。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性地進行消極想象有將斯多葛主義者改造成成熟的樂觀主義者的作用,。
首先,消極想象不是讓人在虛幻的災難中失去希望之光,。災難引發(fā)的個人改變有它的缺陷:一則,,你不可能依賴災難來打擊你;二則,,有力量改變某人命運的災難,,卻也可能要了他的性命;由災難引發(fā)改變的第三個缺陷,,就是變遷所激發(fā)出的歡愉之心會漸漸被消磨掉,。
但是,消極想象卻沒有這些缺陷,。我們不必像等待災難打擊那樣,,等待著進行消極想象。受到災難的打擊很容易使我們喪生,,而進行消極想象卻不會,。而且由于消極想象可以重復進行,所以它的益處,,不同于災難的益處,,是可以無限延續(xù)的。因此,,消極想象是我們重獲對生活的珍視以及與此相伴的獲得歡愉的能力的絕佳辦法,。
其次,認為斯多葛主義者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預想潛在的災難,,這無疑是一個錯誤,。相反,他們只是階段性地做這件事情:一天幾次,或者一周幾次,,一個斯多葛主義者會從他對生活的享受中抽身出來,,去考慮所有這些也就是所有他享受的東西,,如何有可能從他這里被拿走,。
再次,預想某種壞事的發(fā)生和因為這種壞事而焦慮,,這兩者之間是有區(qū)別的,。深思熟慮是一種智力活動,我們進行這樣的活動而不影響我們的情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說,一個氣象學家整天預測龍卷風,,但是并不會因此而生活在恐懼中,,擔心自己會因一場龍卷風而喪命。同樣,,一個斯多葛主義者預判可能發(fā)生的壞事而并不因此而變得憂心忡忡,,這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消極想象不僅不會使人們悶悶不樂,,還會提高他們享受已有生活的程度,因為這可以使他們不把這個世界看得理所當然,。盡管他有——或者說恰恰因為他有——(偶爾)悶悶不樂的想法,,斯多葛主義者可能會比其他拒絕懷有這種負面想法的人對這次野餐享受得更多;他能夠從對某個活動的參與中得到快樂,,因為他充分意識到,,這次活動也許本來就不會舉辦呢。
04
消極想象在幫助我們珍視這個世界的同時,,也在幫助我們準備好應對這個世界的變化,。畢竟,進行消極想象,,就是預想我們周圍世界的非永恒性,。這樣,一個進行消極想象的父親,,如果他做得正確的話,,心里就會接受兩個判斷:他有幸有一個孩子;而因為他在有生之年無法確定能一直擁有她,,他就應該準備著有可能失去她,。
這也就是為什么馬可為什么忠告讀者們花時間想一想,如果他們失去財產(chǎn)、他們會多么想念這些財產(chǎn)之后,,又立刻警告他們“要警惕,,以免對所有物的愛會導致你過分地珍視它們,以至于失去它們會打破你心靈的平靜”,。塞涅卡用類似的話,,在建議我們享受生活之后,又勸告我們對所享受的事物不要發(fā)展出“過多的愛”,。相反,,我們要小心,要成為“命運之恩賜的使用者而不是奴隸”,。
換句話說,,消極想象,是教導我們擁抱我們恰巧擁有的無論什么樣的生活,,并從中抽取每一點欣喜,。但是它同時教導我們對于那些會剝奪使我們歡欣的事物的變化要做到有備無患。換個說法就是,,它教導我們享受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而又不依附于它們。接下來的含義就是,,靠踐行消極想象,,我們不僅能夠增加經(jīng)歷快樂的機會,還能增加經(jīng)歷的快樂長盛不衰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們的快樂在經(jīng)過了境遇的變化之后仍然存在,。這樣,通過踐行消極想象,,我們就能夠寄希望獲得塞涅卡所說的斯多葛主義的主要裨益,,也就是“一種堅實的、不可改變的無盡的歡樂”,。
來源:改編自《像哲學家一樣生活》第二部分,,威廉·B.歐文 著,胡曉陽 芮欣 譯,,上海 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