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介
“哲學咨詢”不是宗教活動
現(xiàn)代社會飛速發(fā)展,一日千里,瞬息萬變,個人要想跟緊并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就要付出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艱辛的巨大努力。人們一方面要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狀況——貧乏困窘的生活和超負荷工作的壓力,社會失正的憤懣以及無力改變它的郁悶,信仰蒼白和心靈空虛的失落等,另一方面要應對負面的思想沖擊——虛無主義、享樂主義、縱欲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犬儒主義、自我中心主義、精致利己主義、消極自由主義等。
現(xiàn)代人的心靈健康問題也就愈發(fā)突出并且日益嚴重。他們的心靈有太多的焦慮、沮喪、郁悶、迷茫、孤獨、冷漠、恐懼、絕望需要安撫、慰藉和解脫。人們在解決自己思想或心靈問題時,除了采用當下流行的心理治療、藝術治療、戲劇治療、音樂治療等方式外,燒香拜佛、禱告求神等宗教方式也長盛不衰。“哲學咨詢”在解決人的心靈問題時也往往會采用某種宗教的學說或觀點——例如《圣經(jīng)》、《道德經(jīng)》、《逍遙游》、《金剛經(jīng)》等,那么,方興未艾的“哲學咨詢”是不是一種新型的宗教活動呢?答案是否定的:“哲學咨詢”不是一種宗教活動,它不要求人們信仰某種教義或者過某種戒律式生活。
現(xiàn)代社會以前宗教作為人們把握世界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解決人們心靈或思想問題上確實功不可沒。由于對自然力量震撼、困惑、恐懼、崇拜,人類原始先民借助神話傳說以想象的方式解釋世界,意圖以克服思想局限性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心靈問題、找到自我生存的意義和定位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而宗教是系統(tǒng)化、組織化的神話解釋圖景。宗教的教義對世界的來龍去脈、人的生前死后的系統(tǒng)性描繪,在無法證偽的條件下,告訴了其信徒人類苦難和痛苦的根源,以及克服這些苦難并從痛苦中解脫的時間和道路。
當然也不可否認宗教活動在解決現(xiàn)代社會人類心靈和思想問題方面仍然發(fā)揮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它能給痛苦焦慮的心靈帶來回避式的慰藉,其組織化的儀式生活給人以互助的安慰和解脫。但是啟蒙以來的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剝掉了宗教信仰的神圣外衣,給它貼上了盲目愚昧的標簽。馬克思也對宗教的本質(zhì)有精彩的揭露:“宗教是還沒有獲得自身或已經(jīng)再度喪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宗教是人的本質(zhì)在幻想中的實現(xiàn)……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xiàn)實的苦難的表現(xiàn),又是對這種現(xiàn)實的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無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p1-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宗教活動以非理性的信仰情緒壓抑自己欲望以克服心靈的痛苦,以盲目愚昧式崇拜和虛幻解釋代替現(xiàn)世生活的困境,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懦弱和避世的消極態(tài)度。
哲學咨詢的價值首先是哲學自身的價值。哲學始于驚訝,是人們現(xiàn)世的智慧,是人類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人類最早不是因為有了哲學才需要哲學,人們所需要的是一種對世界盡量深刻的把握。當人們匍匐于不可預料的自然力量之下的時候,在敬畏之中有一種震撼;當人們仰望燦爛星空、俯察離離青草時,在驚嘆之中有一種疑惑;當人們反觀自己的存在和生命時,在感慨之中有一種不得自圓其說的痛苦。”[沈湘平.《哲學導論》.p2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哲學就其本質(zhì)而言,不是作為一種認知成果體系的知識,而是作為獲得知識把握世界之方法的智慧。哲學咨詢就是告訴和引導人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把握自身所處世界以及認清自我現(xiàn)實處境,從而找到思想問題或心靈痛苦的根源,最后用積極和現(xiàn)世的方式超越現(xiàn)在,成就快樂美好生活。
哲學咨詢不要求人們信仰某種教義或者唯一偶像,它只要求覺察自身,認識自我。哲學咨詢借助哲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包括各種宗教的觀點來解決思想或心靈問題,只是采用“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把它們當覺察自身、認識自我的思想工具,而不是絕對的真理或者不可褻瀆的神圣。如果在“哲學咨詢”當中有必須信仰和不可侵犯的東西的話,唯一的就是自我以及自我的價值和尊嚴。
哲學咨詢不要求人們加入某種組織,并且過戒律式的生活,它要求人們自由快樂的生活。哲學咨詢不要求人們?yōu)榱私鉀Q自己思想問題或心靈痛苦成為信徒并過上清心寡欲與世隔絕的生活。相反,它還要極力避免這種傾向并把某些真理或信仰極端信徒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認清你自己”并且按照自己理性的自由意志選擇生活,才是哲學咨詢要給人們的自由快樂并且道德至善的生活。
當然,哲學咨詢也不需要靠某種神圣的儀式在莊嚴的活動場所才能完成其最終目標。人們可以在選擇合適自己的時間和自己喜歡的地點,并采用隨意的交談方式。